以他人名义购房,起诉房产确权获支持

播放 176次      发布日期:2018-04-08       来源:未知



  1997年,郭女士两次汇款至父亲名下计英镑1.8万余元,一次汇款至母亲名下美元1.6万余元。1998年8月,父母亲远赴英国探望郭女士,上海中国银行出具存款证明记载,在她父母亲名下有上述钱款。当年,父母亲还在两证人证明下,由证明人之一代笔写下“我俩的自述(身后事),近期在办理购买淮安路某号房屋之事,如买卖成功,房屋所有权人无论是我们哪一个人,这购房款是我小女儿黄某芳(化名)给我们的,我俩过世后,淮安路以上房屋产权归黄某芳所有。”落款处由黄某芳父母的签名。

  1999年2月,黄某芳父亲与案外人签订“房屋买卖协议”购得系争淮安路某号房屋,约定售价为人民币27万元。同年4月中旬,该房屋登记为黄某芳的母亲、哥哥和弟弟共同共有。同时,黄某芳委托父亲将上海另一处房产出售,得款人民币14.3万元。黄某芳父亲还出具书面意见称,淮安路房屋购房款是黄某芳支付的。自己户口在该房屋内,是为了今后动拆迁有利和代为管理方便。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自己都不拥有所有权,不享有任何权利。

  今后如黄某芳要求转证、买卖、出租,自己都会全力协助完成。黄某芳的哥哥黄某荣(化名)也出具书面称,自己是该房屋产权人之一,买卖过程全部由他操办、购房款全部是妹妹黄某芳的。产权证上有三个人名字,是考虑今后动拆迁和管理方便。表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不拥有所有权,若动迁所得各种补贴归黄某芳。2009年6月,远在英国的郭女士起诉到法院,自己曾陆续将购房款汇给父母亲,办理购买该临街商铺房屋,因被告知政策不允许外籍人购买内销房,遂将所购房屋登记在母亲、兄弟名下,现请求判令该房屋产权判归她所有。

  法庭上,母亲称该房屋是自己做生意赚钱购置,与黄某芳无关。黄某荣也称,黄某芳寄钱是用于父母亲出国的保证金,与购置该房屋无关。该房屋总价27万元,母亲出资20万元,余款是自己出资,购房的原始票据均在自己处,涉及承诺书不是真实意思属无效。而黄某芳的弟弟黄平辩称,该房屋是黄某芳出资,本人不享有任何权利。因黄某芳居住在国外,为避免纠纷父母亲则要求自己和黄某荣写下承诺书,确认该房屋为黄某芳所有。经查明,原名的黄某芳,婚后随夫姓改名为郭女士。审理中黄某芳曾申请父亲黄祥(化名、现已故)为证人称,证明该购房款是黄某芳从国外寄回。黄某芳的其他兄妹、甚至舅舅也证实因当时政策不允许,但购房款是黄某芳寄来的。法院认为,黄某芳多次从国外寄回钱款,收款人黄祥和黄平都确认该款用于购置该房屋,这节事实被家庭其他成员全部知晓。黄某芳母亲和黄某荣虽然占有购置该房屋票据,也存在自行出资购置房屋的可能性,但两人均出具过书面意见,确认她俩对该房屋不享有任何权利,购房款也有黄某芳出资。尽管黄某芳母亲和黄某荣在庭审中否认了当初的承诺,认为上述是不真实意思的表示,但未能举证当时行为是在受胁迫或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的。从黄某芳提供证据的证明力看,显然大于黄某芳母亲和黄某荣两人的反驳及证据,证实了黄某芳有足够的资金支付购房对价,遂法院依据我国物权法相关规定作出了黄某芳胜诉的判决。








上一篇:因子女遗产继承纠纷,老人去世五年后仍未安葬
下一篇:一房二卖的差价损失偿问题

站内搜索

播放排行榜

最新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