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规避借名买房的风险
播放 197次 发布日期:2018-02-27 来源:未知
借名买房风险太大,一不小心就会房、钱两失。如今,很多小伙伴由于限购、限贷等种种因素而失去了买房资格,但又着实有买房的需求,那怎么办?其实,相较于“假结婚”、“假离婚”,“借名买房”真真算得上是一种比较不错的方式了!
众所周知,借名买房风险多多,具体是哪些呢?无非就是以下5种:
1、被“借名”的一方(即名义产权人)反悔,如果出资人无法证明其与名义产权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也无法出具其支付购房款的证据,那么出资人要想取得房屋产权或者收回购房款就很困难了;
2、如果银行查明实际购房者与贷款人不是同一个人,银行可以根据贷款合同中的相关规定提前与贷款人解除贷款合同,使贷款人无法获得购房贷款;
3、日后过户会产生相应费用,即使名义产权人不存在任何违约或者有违诚信的行为,在将名义产权人名下的房屋转移登记至真正的产权人名下时,真正的产权人将要负担增值税、个税等等税费;
4、名义产权人私下将房产出售,这也属于名义产权人有违诚信的行为之一,如果名义产权人私下偷偷将房子买掉,实际出资人也是无法追回房子的;
5、在名义产权人领取房产证之后,到将房产过户给出资人之前,如果名义产权人身上有负债并无法清偿、或者存在离婚纠纷,则房产很有可能被查封或者拍卖;如果这中间名义产权人发生意外,还可能导致继承纠纷的产生;在以上这些情况下,出资人很难得到房产,能要求返还购房款和违约金就已经很不错了。
以上风险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非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还是不要轻易尝试,如果真的要走这一步,以下这些规避风险的招数一定要牢记并使用:
1、在借名买房前,实际产权人要对名义产权人进行全面了解,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件、诚信状况、债务关系、为人处世等等,了解的越多越好,以免承担不必要的损失;
2、实际产权人与名义产权人要签订有关“借名买房”的书面协议,以书面形式确定房产的实际出资人和权利人,明确产权归属以及双方权利义务;如果在协议中实际出资人提供证据证明其对房屋确实存在出资关系,但不足以证明其存在保留所有权的意思表示的,则无法要求名义产权人办理房产过户登记手续,但有权向名义产权人主张出资债券;
3、实际产权人在购房时最好从自己的账户中支付购房款,并务必保留购房合同、贷款合同、购房款发票以及向银行支付按揭款的付款凭证等等相关资料原件,日后若发生纠纷,实际产权人也可凭这些书面证据以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4、实际产权人还可以与名义产权人到当地的房地产交易中心就该房产签订抵押合同,由名义产权人将该房产抵押给实际产权人,并办理抵押登记;这样名义产权人就无法跳过实际产权人擅自出售房屋或者作出其他损害实际产权人利益的行为了。
说一千,道一万,风险总是无法杜绝的,小原希望小伙伴们最好不要“借名买房”,若迫不得已,那就要做到:找靠谱的名义产权人,寻求专业的法律建议,谨慎踏实的走好每一步,争取将风险降到最低!
上一篇:房产律师点评一起单位公有住房腾房纠纷
下一篇:限购令下委托购房,法律风险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