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妹妹的名义买房,有风险吗
播放 103次 发布日期:2017-06-05 来源:未知
为了规避政策或者避免财产纠纷,有的人会借亲人的名义买房。律师认为,“借名买房”其实是将一种风险转移到另一种风险当中,因为由于双方多为亲属、朋友关系,基于感情信任,彼此多为口头约定,较少签订书面协议,因此容易发生纠纷。
疑惑
吴先生和江女士是夫妻,手头有一套丈夫的婚前房产。婚后,江女士想在房产证上加上自己的名字,但由于该房子是吴先生父母出资付首付购买的,他们不同意加上媳妇的名字。为了自己有安全感,江女士想在父母的资助下自己买一套房子。考虑到不想影响夫妻感情,江女士想借妹妹的名义购买。日前,江女士打进本报房友热线咨询,她借妹妹的名义买房,有风险吗?
解答
靳双权律师:借他人名义买房,由于双方多为亲属、朋友关系,基于感情信任,彼此多为口头约定,较少签订书面协议,因此容易发生纠纷。如果一定要买,必须谨慎签好合同。
购房人之所以选择“借名购房”,主要有下列原因:一是“借名”人不具备购房资格,二是购房人因年龄等原因无法办理银行贷款,三是购房人想享受低价购房的优惠条件。但是,“借名买房”给双方当事人带来的风险非常大。
在现实中,“借名买房”的双方多为亲属,还有些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基于感情信任,双方多为口头约定,较少签订书面协议。但是,出于利益考虑,有些被借名购房者会在房价上涨后,可能会否认曾经“借名买房”,在房屋满足过户条件后,不协助办理房屋过户的主动权掌握在登记人手中。如果好一点的,可能会将房款及利息还给借名买房者,如果遇到“只认钱”的,不仅拒绝给房,还不还钱。
“借名买房”可能出现房子被卖的情况。如果被借名者将房屋转让给第三人,而第三人有理由相信房产证上的人就是房屋所有权人,最后房屋实际购买人不得不腾退房屋,最后只能依不当得利向登记人主张赔偿。
“借名买房”还可能出现有一种情况是,房屋因登记人涉诉而被查封或处分时,该行为是实际购买人与被借名者之间的约定,根据公示公信原则,房屋所有权证载明登记人为所有权人,一旦被借名者涉诉,该房屋作为其财产就会面临被查封或处分的危险。
另外,因违反政策、法规规定而“借名买房”的协议可能被法院认定无效。例如,借他人姓名购买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因存在规避政策的行为,该协议存在着被法院认定无效的可能,“借名人”最终仍无法实现获得房屋产权的目的。
因此,购房者最好不要借名买房,如果一定要借名买房,建议双方签订书面协议,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固定借名买房行为,如果有条件可以对协议进行公证,以明确出资人与登记人之间究竟是借款关系还是借名买房。还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出资人应留存出资的相关证据,如银行转账记录、收据收条等,以防在没有书面协议或房屋登记人对借名买房不予认可时,出资人可以以此为依据向登记人主张债权、减少损失。
上一篇: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 结果被判无效
下一篇:婚前以双方名义购房,一方出资”,产权归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