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名购房”协议有效吗,有什么风险,房子回被卖掉吗
播放 160次 发布日期:2019-06-03 来源:未知
近年来为了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全国很多城市,特别是房价上涨较快的一二线城市都出台了限购政策,对买房人的资格作出了一定的条件要求,不具有条件的将无法在这些城市购买住所。为此,不契合条件的购房者为了能在出台限购政策的城市购买住所,便通过与具有资格的购房者签定协议,约好由自己出资,以具有资格者的名义购买住所,并挂号在其名下,待自己具有条件时再将所购房子过户到自己名下,即“借名买房”。那么这种以“借名买房”逃避限购政策签定的“借名买房”协议是否有用,存在什么风险呢?今日小编就通过一则案例,与咱们聊一聊这个问题。
案情介绍
2012年末汪某梅拟购买天津某有限公司开发的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房子,但鉴于汪某梅名下有房不契合购房政策要求,故和刘某珍及台某伟洽谈,以刘某珍名义购房,房子产权暂时挂号在刘某珍名下,待汪某梅契合条件必要时再将产权变回至汪某梅或汪某梅指定的人名下;刘某珍及台某伟可短期内住,但汪某梅若有居住需求,刘某珍须随时将房子腾交给汪某梅,刘某珍和台某伟不得将户口迁往该房子;不论是过户仍是汪某梅迁户口,刘某珍和台某伟都应协作处理相应手续。合意到达后,两边就上述约好事项签署了《购房协议》,汪某梅向小额告贷公司告贷70万打到刘某珍账户,向开发商付出了购房诚意金。2013年1月12日,刘某珍及台某伟与天津某有限公司就诉争房子签定了《天津市商品房生意合同》,约好由刘某珍作为买受人购买诉争房子,房子总价款为3870043元,付款办法为2013年2月28日前一次性付款。合同签定后,汪某梅多方筹集包含采取向工行银行央求消费告贷等办法接连筹齐款项,在2013年2月28日前将全部购房款及相应税费算计4024850元接连付出给开发商。2014年1月初,汪某梅与刘某珍及台某伟一起处理了收房手续,房子手续及全部房子钥匙均保留在汪某梅手中。
2015年初,刘某珍和台某伟找到汪某梅说因刘某珍和其老公离婚后仍一起居住在原住处不方便且常常发生对立,想在诉争房子内暂住一段时间,考虑到两家的亲属关系汪某梅附和了;尔后该房子一向由刘某珍和台某伟居住,2015年10月前后,刘某珍女儿以父母患病搬到一起方便照料为由,刘某珍老公也搬到诉争房子居住。
2015年7月4日,台某伟与王某飞及天津市xx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三方签定了《房子生意(居间)合同》。王某飞于签定合同当日付出台某伟购房定金200000元及居间服务费103000元,台某伟于签定合同当日出具了《代理人关于代理权的承诺书》。2015年7月11日,产权人刘某珍出具《授权托付书》对台某伟与王某飞签署的生意合同予以追认。随后,刘某珍及台某伟向王某飞标明不附和继续出售上述房子,并以“律师函”的方式告诉王某飞解除房子生意合同。王某飞申诉至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要求二人实施房子生意合同,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判定王某飞交付剩下购房款,台某伟及刘某珍二人将上述房子过户至王某飞名下。
2016年10月,汪某梅获悉台某伟未经其附和,欲将房子出售给第三人王某强,而将刘某珍申诉至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要求依法承认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房子为其所有并判令被告李某珍立即协助处理将房子所有权改动至其名下,第三人王某飞出庭参与诉讼。
原告主张
诉争房子系汪某梅出资购买,原、刘某珍、台某伟三方之前亦约好刘某珍仅是名义上的产权人,汪某梅是诉争房子的实践所有权人,汪某梅也只是允许刘某珍短期暂时居住,刘某珍不享有该房子的任何权利;现刘某珍和台某伟拟将房子出售,违反了原、刘某珍及台某伟三方购房之初的约好,严重侵犯了汪某梅的合法权益,故汪某梅有权要求刘某珍和台某伟协作汪某梅将房子产权变回至汪某梅名下。
被告辩称
刘某珍辩称,附和原告榜首项央求,涉诉房子确实是原告以被告名义购买,被告没有实践出钱,确实是原告购买,归原告所有。被告出于亲属关系考虑才协助原告购买房子,被告愿意协作过户。
第三人称
不附和原告的全部诉请。涉诉房子已经由其购买,是被告托付第三人台某伟处理的房子生意事宜。其已另案申诉被告要求实施购房合同,一审判定被告将房子过户至其名下,现该案在二审审理期间。不论原被告之间是否是“借名买房”关系,其作为善意购房人,应当视为善意无过错购买方。
榜首审判定
榜首审法院认为原告主张以被告的名义出资购买涉诉房子,系借名买房。原告自认其系涉诉房子的实践出资人,因自己名下有房,为逃避国家房子限购政策,借用被告李某珍名义签定了涉诉房子的商品房生意合同并已处理产权挂号手续,现原告要求法院承认涉诉房子所有权归原告所有,因该行为违反国家房子限购政策,故对原告的央求,本院不予支撑。判定驳回原告汪某梅的全部诉讼央求。
汪某梅不服一审判定,上诉至天津市榜首中级人民法院。
第二审判定
二审法院查明的现实与一审法院无异,审理后认为上诉人自认其系涉诉房子的实践出资人,因自己名下有房,为逃避国家房子限购政策,借用李某珍名义签定了涉诉房子的商品房生意合同并已处理产权挂号手续。该借名买房行为违反国家房子限购政策,因此上诉人要求承认涉诉房子为其所有,不予支撑,判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靳律师说法
本案中汪某梅因自己名下有房,不契合天津市的限购政策,所以与刘某珍洽谈,以刘某珍的名义于2013年购买了拟购买天津某有限公司开发的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房子,汪某梅筹集资金付出了购房款,上述房产挂号在刘某珍名下,约好待汪某梅契合条件必要时再将产权变回至汪某梅或汪某梅指定的人名下。2015年刘某珍与第三人王某飞签定房子生意合同,将上述房子出卖给王某飞,生意合同签定后刘某珍反悔欲解除合同,王某飞申诉至法院要求实施生意合同,法院判定支撑了王某飞的要求,判令刘某珍实施房子生意合同并协作处理房子过户手续。汪某梅得知刘某珍将上述房子出售后,将刘某珍申诉至法院,主张刘某珍为名义购房人,自己才是实践购房人,要求将上述房产改动挂号到汪某梅名下,一审、二审法院经审理后,以“借名买房”违反国家限购政策为由,未支撑汪某梅的诉讼央求,可谓是机关算尽,最终却竹篮打水的实在案例
上一篇:无偿取得房屋的合同有效吗
下一篇:二手房买卖中,卖方单方面毁约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