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继承纠纷怎么处理
播放 203次 发布日期:2019-05-30 来源:未知
解决农村宅基地继承的纠纷,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沟通协商,去寻求村里有地位或者村官和法律的帮助。农村的宅基地不是独属于自己的私人财产,在法律上对农村宅基地也没有非常完善的法规。可能对有些人来说,一套宅基地没有多少钱,可是对有些人,特别是农民,在宅基地上建一所房子就是自己一辈子努力的方向。我们通常说的宅基地继承,主要的还是基地上的房子的继承。
宅基地不能继承,但是房子可以继承,建房子之前首先就是需要宅基地。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争斗,在中国,人多地少,土地也都是国家的,当然土地也可以买卖使用权。农村的宅基地,国家主要是通过村里集体进行分配或者买卖土地使用权的。
一旦因为农村宅基地发生纠纷,村里自行解决那是最好的办法。而且在农村,也比较少的去用法律来争取权益。古时候,村民也是比较怕官员,能不报官府基本不会去报官府,而是在村长和比较有权威性的长者的见证下解决。当然,现在时代在变化,如果无法协商解决的,或者解决方案极大地损害了自己的利益,让有些人获得了本属于你的利益,那么,法律也许也是保护自己利益的护卫。
另外,如果想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农村宅基地的继承纠纷,可以提前定好或者约定,是在较多的人在场的情况下,写上纸质版的文件,以此作为凭证,白纸黑字,用事实说话。农村当中的宅基地属于特殊的财产,具有很强的人身依附性。只有具有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之后,才能取得当地的宅基地,也就是说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取得农村中的宅基地。若允许继承,就会违背土地管理法中关于村民一户一宅的规定,所以宅基地不能算作遗产,那就不能继承了。
父母的宅基地能否继承?
我国《继承法》第三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可是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不是一般的财产,而是特殊的财产。
首先因为宅基地使用权具有很强的人身依附性,它必须因具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而取得,因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失去而失去,不产生在不同农民个体之间的流转,即不可以继承。
第二,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主要是为了保障每户农民的居住需求,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如果允许继承,将导致宅基地无限扩大,违背了土地管理法关于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有关规定。据此,农村宅基地不能算作遗产,故不可以继承。
但是,存在特殊情况,根据地随房走的原则,继承人对宅基地上所造房屋的继承将会导致其对宅基地的继承。
宅基地上的房屋可以继承么?
农村宅基地的继承实际上是指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我国目前土地和房屋是分别实行管理的。根据上述规定,宅基地是农民基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而享有的可以用于修建住宅的集体建设用地,农民无须交纳任何土地费用即可取得,是一种福利性质的,一般来讲不能继承。但宅基地上建成的房屋则属于公民个人财产,可以继承。
在一些农村地区,取得了宅基地之后,往往村集体会发给宅基证,也就是证明该农户对某一块宅基地享有使用权,同时也标明了该块宅基地的具体情况,以免日后相邻的农户之间因为宅基地问题产生争议。然而这个宅基地具有很强的人身依附性,一般是不能算作遗产,自然也就不能继承。
上一篇:再婚老人一方去世,房产纠纷如何解决
下一篇:借名买房后,我买的房怎么就成别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