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二手房一不留神就会导致人财两空
播放 165次 发布日期:2017-08-24 来源:未知
现在购买二手房基本上是通过中介,以至于中介龙蛇混杂,而且充斥着各种骗子中介,所以,购房者和中介很容易导致分歧和纠纷。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下各类纠纷。
第一种是:你觉得中介公司服务不好,拒绝支付中介费,被中介起诉。
这是你和中介可能发生的最常见的一类纠纷,判决结果究竟会如何,关键在于“买卖关系是否建立”,注意,不是“买卖是否顺利结束”。
也就是说,只要上下家签订了有效的买卖关系,不限于网签正规黄皮合同,就连中介自制的,漏洞百出版本的《买卖合同》,你签了,就证明他们“大功告成”,中介费就要付,哪怕后面双方协商解除,或者一方违约导致买卖不成,都逃不掉要中介费。
但付多付少是有分别的,所以法官还会问一些细节问题,来判断中介的服务质量如何,已经产生的工作量是多是少。如果你能有理有据的说出不满意的地方,或者交易系中途结束,很多事情都还没有机会做,都会判决适当减少中介费。
第二种是:你觉得甲中介公司不好,带着甲提供的房源信息,去乙中介签了合同成交了。甲中介知道后凭《看房确认书》要求你支付原本应该赚取的中介费,这类案子怎么判?法官会问什么?
首先,要想不被追讨两份中介费,你必须主观上是善意的。如果你既没有向甲中介支付费用,也没有付给乙中介居间服务费,那么会推定为你有“盗取”房源信息独自获利的主观恶意,说什么甲的服务不好,说什么消费者有货比三家的权利,分明就是不想付中介费!在这种情况下,败诉的可能性很大。
其次,在你支付了乙中介公司合理居间费的前提下,还要看房源是否为甲中介独家,乙中介公司的系统上是否有此房源。
如果甲拿出了《独家委托协议》,排除了乙中介有权居间该房屋的可能性,那么这份《看房确认书》真的可能为甲中介争取到一份“不用劳便可获“的居间服务费哦(除非你有强硬的证据,证明甲中介有违规违职业道德的行为)。
中介业务员代收房款后卷款消失,作为上家的你起诉中介公司要求返还房款。
有些业务员推房源非常卖力,深的上家的信任和喜欢,有时上家会让业务员代为收取部分房款。
但是,要知道中介行业的流动性是非常大。交易尚未结束,业务员甩手不干了,代收的房款也被顺手牵羊,没有上缴公司,那么作为“东家”,中介公司是否有责任代替业务员赔偿给上家呢?
记住这几句话,可以帮你作出正确的判断:上家没签授权书,下家不可以将房款交给中介,否则上家可以要求重新支付;中介《告知书》声明:房款必须存入本公司账户,不得向任何业务员个人支付,否则本公司免责吧啦吧啦,上下家签字代表知晓,这种情况下,下家只能向业务员个人追索。
排除上面两种情况,上下家可以起诉中介公司试试,能否支持,要看庭审情况,主要看法官觉得“你那么相信业务员不会逃跑,会把钱转交公司,是太傻还是太单纯”。
以上都是常见的类型。
随着房价上涨,普通住宅已经到了“全靠做”的地步,加上限购限贷等政策频繁出台,中介公司也“各显神通”妄图赚点快钱。但承诺一旦落空,老业务员凭着“只能说不能写”的反侦查能力,吃亏的永远是购房者!
一是中介公司虚假宣传或不当承诺,操作失败。导致交易成本增加或交易失败,上下家向中介追索赔偿。
比如,某套房源按照市场价明明是非常普通的住宅,但为了促成交易,中介公司夸下海口,称:“有渠道可以搞定,可以按照普通住宅交易”,在能够节省十几万的税费的前提下,买方签了买卖合同。
最终核价没有通过,要求按照非普通住宅缴纳税费,偏偏买家对这个非常关键但却隐含的“交易前提”没有做书面记录,只好向上家承担违约金,对此损失,能否要求中介公司赔偿?
实践中,判决中介公司适当承担赔偿责任的案例并不少见,毕竟合同是中介公司通过密钥打印的,这个证据很容易取得,但买家卖家轻信承诺也是过错,所以一般也不会支持中介公司承担所有损失。
二是中介公司疏于调查,导致买家“房财两空”。
如在一起案件中,买受人在支付定金后才发现出卖人提供的授权委托书实系伪造。经查,该房屋原系出卖人与其他四名案外人共有,且系争房屋在此次交易前已被全体产权人对外出售,故本案中所谓的出卖人实际是以伪造的公证委托文书行诈骗钱款之实。据此,北京市二中院终审判决该房地产中介机构赔偿买受人相关定金损失。
也就是说,中介公司有义务审查房源及产权,包括是否存在违章搭建,产调是否真实全面,产权人是否全部同意出售,在“经纪人”能够查询的范围内,绝对不能偷懒,更不能“偏心”故意隐瞒,否则不仅收不到佣金 ,还会面临损害赔偿责任。
遭受损失的买家只需证明信息虚假,并且这个虚假,完全是通过中介的尽职调查应该并且能够避免的,就可以获得赔偿。
虽说法院多数会支持,但能否执行到位,赔款到手,还要看中介的实力,这个时候大中介和小中介的区别就显现出来了。
买房的基本法律常识,你都知道吗?面对一个骗局,你能识破吗?对方反悔失信,你该怎么办?
上一篇:借名买房对购房登记人有影响吗
下一篇:购房过程中需注意哪些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