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名买房会涉及什么样的法律风险

播放 95次      发布日期:2017-06-28       来源:未知



  自限购政策施行之后,大多数人失去了购房资格,从而人们借他人名字买房。对于借名买房,大家都知道其有一定的法律风险。借名买房,即使能签买卖合同,也无法在房地产中心进行交易过户。那么借名买房会涉及什么样的法律风险呢?

  一般借名买房的原因

  1.为规避法律政策,如:为规避国家房贷、登记等相关法规政策。

  2.借用他人资格享受某种购房优惠,如:有些人不具备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条件又想买这样的房屋,就只能借他人名义买房。再如,已经拥有住房的居民以他人的身份证登记购买房屋,以规避“限购令”关于不得购买第二或第三套住房的规定。

  3.转移财产以逃避债务。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的,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以其所有的动产或不动产偿还债务。有些债务人为了隐匿财产,恶意躲债,事先就把房屋登记在他人名下,给债权人和法院以自己无财产的假象。

  4.简便手续,减少税费。

  借名买房带来的法律问题

  借名购房使得房产登记的权利人并非真正的房屋所有者。根据物权变动的公示公信原则,为避免给交易相对人带来不可预见的损害,维护交易安全和稳定,物权的所属应当进行公示。动产以其占有为公示,不动产的公示方式即是登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9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可以看出,不动产物权必须经过登记始发生物权效力。一经公示,即产生公信力。

  当事人基于对财产权属公示的信赖而为的交易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比如善意取得制度。而对于借名购房,出资人并不是登记的权利人,即使其事实上对该房屋占有、管理和使用,也不是法律上适格的处分人。登记权利人如果擅自处分该房屋,如设定抵押、出售等,如果相对方符合善意取得的要件,法律会偏重保障交易安全和善意相对人的利益,不会仅因其非事实权利人,无权处分而判定该物权变动无效。

  因此,借名购房如果发生纠纷,通常会陷入这样的境地:法律保护当事人之间合法的意思自治的合意,即双方借名购房的约定,但法律更保障交易安全,保障善意相对人基于物权公示公信力产生的信赖利益以维持社会的稳定。

  温馨提示:借名买房的法律风险较大,所以大家不要借名买房,以免造成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严重后果。








上一篇:借名买房纠纷如何处理
下一篇:借名买房对双方当事人有什么风险

站内搜索

播放排行榜

最新视频